正所谓“鱼红是非多”,一旦一种鱼被追捧,它的“仿制品”必然会紧随其后,比如鳕鱼非常的受欢迎,但是以油鱼冒充鳕鱼的大有人在,毕竟这种鱼的肉质雪白,尤其是在剔骨之后,更是让人真假难辨,最关键的是油鱼的肉中含有大量人体难以消化的蜡脂,所以如何分辨这些“真假鱼”尤为重要。
上图为油鱼和鳕鱼切面的区别,鳕鱼浑圆,而油鱼比较的扁,除了这个差异外,鳕鱼的皮是青色的,而油鱼是黑色的,大家在选购时一定要擦亮眼睛。
除了鳕鱼外,龙利鱼因为肉质鲜嫩、无刺也成为了一种需求量很大的鱼类,与鳕鱼一样,龙利鱼火了,自然就会出现“仿品”,在龙利鱼的仿品中,最常见的就是巴沙鱼了。那么,这两种鱼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分辨一下“真假龙利鱼”。
龙利鱼
龙利鱼其实不是单指某一种鱼,它是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属下所有鱼类的统称,而在舌鳎属下一共有62种已知的鱼类,它们广泛的分布于世界各大温暖海域的泥底质水域之中,从浅海区到水深米均为分布。
整个鲽形目下的鱼类有着共同的特征:身体扁平,两眼位于头部一侧,正是因为这个特征,鲽鱼又被称为比目鱼。
龙利鱼又称舌鳎鱼,它们的双眼都位于头部的左侧,而像鲽形目下鲽科、鳎科下的鱼类双眼则丢在头部的右侧。在我国的沿海海域,有多种龙利鱼分布,最常见的以宽体舌鳎、半滑舌鳎、三线舌鳎、短吻舌鳎等为主,其中半滑舌鳎已经有了商业化养殖。
舌鳎鱼因为肉质鲜嫩、无刺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宝宝辅食中,舌鳎鱼与鳕鱼更是最常见的两种优选鱼类。
半滑舌鳎
巴沙鱼
巴沙鱼之所以能够以假乱真,原因就出在它的肉质上,从肉质上看,它与龙利鱼几乎很难区分,尤其是在切割之后,它们的肉无论是从色泽还是纹路上都有一定的相似度。
当然,巴沙鱼也不是学名,它其实是博氏巨鲶(Pangasiusbocourti)的俗称,从名字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种鲶鱼,事实上也是如此,博氏巨鲶是鲇形目巨鲶科鷶属下的一种鱼类,而世界上最大的鲶鱼湄公河巨鲶(无齿巨鷶)就是该科该属下的鱼类。
湄公河巨鲶
博氏巨鲶原产湄公河中,主要集中在越南湄公河三角洲以及泰国湄公河段,作为一种鲶鱼,其适应能力强,耐低氧能力强,而且不挑食的习性,让它们早早的就成为了越南的主要养殖鱼类之一,而以前我国是越南博氏巨鲶养殖业的主要出口国。
不过,随着我国本土的博氏巨鲶养殖业的发展,如今国内的博氏巨鲶基本上实现了自产自销了。
从外观上看,如果不看嘴巴上的胡须的话,我们很难将博氏巨鲶与鲶鱼联系到一起,它们有着蓝黑色或者粉色的背部,白色的腹部,而且腹部较大,头部也不扁平,身体也不细长。不过,作为巨鲶属下的鱼类,博氏巨鲶的生长速度比较快,一年就可以上市(0.8-1公斤),3年就能长到3公斤以上,最大可达20公斤。
不过,我们市面上见到的博氏巨鲶体重通常在1-2公斤之间,没有特别大的存在。
龙利鱼与巴沙鱼的区别
龙利鱼的养殖较少,基本上为野生,所以价格比较的高,早在年时,一斤就能卖到元(鲜活),当时的巴沙鱼一斤只有25元左右,二者的价值差了接近10倍,恰好一些商家发现了这两种鱼的肉质比较相似,于是,“狸猫换太子”就悄悄的上演了。
但是。如果给我们两条完整的鱼,我们一眼就能分辨出它们的种类,毕竟它们一个身体偏平,一个像正常的鱼类一样,差异还是很大的,而且龙利鱼是纯正的海鱼,而巴沙鱼是纯正的淡水鱼,栖息环境也天差地别。
但是,一旦将它分割之后,就不太容易分辨了,毕竟这两种鱼都没有肌间刺,做成鱼柳后,几乎是可以以假乱真的。但,尽管这样,我们依然有方法去区分,首先,如果带着鱼皮就好办了,因为龙利鱼的鱼皮主要以灰褐色为主,而巴沙鱼的鱼皮要么是白色(腹部),要么是粉色或者蓝黑色(背部),这样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了。
如果没有鱼皮,纯白肉,也有方法,因为龙利鱼身体扁平,所以即使做成鱼柳,它也是非常薄的,而且总是有一面是挨着皮肤的,带有淡淡的皮肤颜色,而巴沙鱼的鱼柳比较的厚,这个很容易区分。
巴沙鱼
写在最后
龙利鱼是一种肉质鲜美,价格较高的海鱼,它们是舌鳎科下超过六十种不同鱼类的统称,虽然龙利鱼种类比较多,但是由于需求量大,产量少,所以依然比较紧俏,而巴沙鱼作为一种淡水鱼之所以能够以次充好,是二者生肉的外观非常相似,不过它们之间的价格可是差了接近10倍。
因此,在选购时,大家还是要擦亮双眼,最后还有一个好办法,一些明显低于市场价的龙利鱼最好不要贪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