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治疗所依据的理论是,针刀医学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学的理论关于脊柱区带病因学的理论和关于人体新的生理系统电生理线路系统的理论。依据针刀医学这三方面的理论,以及与肺脏有关的解剖学的定位,我们研究确认该病的根本病因不在肺脏的本身,而在背部的相关部位的软组织损伤及脊柱的骨关节损伤,影响支配肺的自主神经和电生理线路的正常功能所致。通过针刀和手法及配合一些适当的药物,来纠正自主神经受牵拉卡压的问题,排除电生理线路障碍,使慢性支气管炎得到根本性的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方法一、针刀治疗针刀治疗根据x线片提示的T3位置情况和触诊T3上、下、左、右的情况,其治疗方法略有不同。(一)T3有旋转移位或前后方移位(根据针刀医学影像学读片方法读片),针刀的治疗方法:
让病人俯卧位,在T2和T3棘突间定一点,在T3-4棘突间定一点和相应的两侧各旁开1~1.5cm定4个点(也就是在肋横突关节囊的部位)。在这6个点处垂直进针万,刀们线一律和人体纵轴平行,棘突间的两刀深度达椎管外约3mm,然后调转刀口线和人体纵轴垂直,用切开剥离法,将棘间韧带松解1-3刀,两侧4点,深度均达到肋横突关节囊,叨口线略微转动,至于肋横突关节间隙,将肋横突关节囊切开2-3刀,然后6支针刀逐一拔出,待贴好刨可贴后,用手压迫各针孔2一3分钟。
(二)T3的上、下、左、右有压痛、或结节、或条索,针刀的治疗方法:
让病人俯卧位,在其压痛点、或结节、或条索处定若干点,在各点处进针刀,刀口线均和人体纵轴平行,深度可达肋横突关节骨面,如在横突之间深度也不得超过肋骨的外侧面,如在棘突之间深度达椎管外3mm以上,各点针刀达到相应深度后,有疼痛的点则进行纵行剥离法和横行剥离法即可,有结节和条索者则进行纵形切开法或瘢痕刮除法。(三)检查T3区既无位置变化,又无压痛结节等病理变化,此即为单纯的电生理线路障碍所致,其治疗方法为:1.在C7棘突下和T1棘突上的两棘突之间进针刀,刀口线和脊柱纵轴平行,针体斜向下方和背部呈80°夹角刺入,深度0.3~0.5cm之间,纵行剥离2~3下即可。
2.在T4和T5棘突之间的连线中间处作一点,通过这点作一垂直于脊柱纵轴线的横线,并从此点沿此横线向两侧各旁开3寸(同身寸)定两点,在此两点进针刀,刀口线和脊柱纵轴线平行,针体和背部平面垂直刺人,深度达肋骨背面,纵行剥离下即可。3.在T3-4棘突之间通过两个棘突的中点,划一垂直于脊柱纵轴线的横线,并以此中点向两侧各旁开1寸半(同身寸,),在此两点上进针刀,刀口线和脊柱纵轴线平行,针体垂直于背平面刺入,深入达肋骨背面,纵行剥离2一3下即可。
以上部位针刀在纵行剥离时速度应缓慢,不可快速。哮喘严重者加下一步:4.在C7和T1棘突之间的中点,划一垂直于脊柱纵轴线的横线,在此横线上各旁开5分左右取两点,在此两点上进针刀,刀口线和脊柱纵轴线平行,针体垂直于背平面刺人,针体斜向棘突根部深度达T1椎弓和肋骨头背面,纵行剥离2~3下即可。在纵行剥离时速度应缓慢,不可快速。凡高热、喘急、声高者计刀均快速樹行;凡无热、喘息无力、声音低微者,针刀都慢速纵行。
二、手法治疗(一)如属于T3关节位置变化者,针刀术后,即用关于胸推整复手法进行整复详细操作参见上篇第九章常用的胸推手法一节)。
(二)如属于T3上、下、左、右有压痛、结节、条索者,针刀术后即在局部用指揉法按揉1分钟即可。
(三)如属于电生理线路功能紊乱者,无需手法。
相关文章
从针刀看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病理
从针刀角度看“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理论
汉章针刀
针刀发源地最具权威的针刀医学治疗机构
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