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立秋”,虽说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一个季节向另一个季节的过渡总会带来不少问题,换季时期由于天气变化,各种疾病容易乘虚而入,很容易引起“换季病”,燥气伤肺,小朋友们容易上火,出现厌食、积食、感冒等症状,家里有小朋友的,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注意!
秋季发烧
秋季是流感病毒多发季节,因为宝宝身体抵抗力低下,很容易被流感病菌侵袭。情况严重的宝宝还会出现脸色苍白、咳嗽、恶心呕吐等其他症状。进入秋季,家长们要从增强宝宝的体质着手,增加抵抗力,减少发病次数。
发烧时用温水洗澡
很多家长在宝宝发烧时选择不洗澡,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发烧时最好用温水洗澡,这是发烧时的物理降温方法,低烧38.5度温水洗澡可以降低身体不适,高烧时用退烧的美林,医院~
“秋冻”穿衣法
入秋后气温逐渐下降,家长不必急于给宝宝添加衣服,最好是让宝宝穿上和你一样厚薄的衣服,您静坐时不感到冷,他就不会冷。
“春捂秋冻”,让宝宝感受适宜的凉爽刺激,这有助于锻炼他的耐寒能力,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凉,很容易感冒。
秋季腹泻
“立秋”节气是一年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早晚温度逐渐拉大,晚上人们可以感觉到有凉意,睡眠也逐渐摆脱“酷暑”。入秋后,人体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如果饮食不当,可能会引发腹泻。
儿童是腹泻的易感人群,“秋季腹泻”多指婴幼儿。由于幼儿免疫力和消化系统发育未成熟,所以很容易感染病毒而发生腹泻。发病时,大多数宝宝会出现一些类似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流鼻涕、发热等,其中一些宝宝还伴有呕吐症状。
多锻炼、多食酸
秋季腹泻通常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调整饮食,只要没有剧烈的呕吐,小宝宝大多不用禁食。
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可以加强亲子活动,如跑步、打球等。饮食上应多食酸,少食辛辣。因为辛味发散泻肺,酸味收敛肺气,秋季宜收不宜散,所以“立秋”后要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多食酸味果蔬,如橘子、柠檬、猕猴桃、西红柿等。还要避寒凉,因秋季多风、多燥,应多喝粥。
气管炎
秋季气管炎高发通常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了病毒所致。秋季天气复杂多变,如果宝宝体质较差或抵抗力差,吸入烟尘、花粉、羊毛等刺激性物质都可能引起宝宝支气管感染。
翻身擦背多喂水
宝宝咳嗽、咳痰时,表明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为促进分泌物顺利排出,可用雾化吸入剂帮助祛痰。如果是婴幼儿,除拍背外,还应帮助翻身,每1-2小时一次,使宝宝保持半卧位,有利痰液排出。小儿气管炎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水分蒸发较大,应注意让孩子多喝水。
鼻炎
秋风起,宝宝喷嚏不止,那是因为秋季较大变化的气温导致空气粉尘风沙增多,宝宝免疫机制还不完善,抵抗力偏弱,容易造成宝宝鼻炎。鼻炎主要症状为连续打喷嚏,鼻痒,鼻塞还伴有头痛。
避免接触过敏源
尘土、螨虫、真菌等过敏源都容易引发小朋友鼻炎,注意室内常通风,保持家居卫生清洁。如家中减少使用窗帘、地毯,不用羽绒枕头、羽绒被和席梦思床垫。不要让宝宝亲近猫、狗、鸟等宠物,在花粉播散的季节,不带宝宝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更不能随便采摘和闻花草。
立秋还须防治“空调病”
换季时期,不止小朋友需要预防“换季病”,大人也要注意养生。
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开空调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能预防空调病。另外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汤,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调病”。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易开空调。必要时避免直吹或将腹部盖好。
水分不可缺失
秋老虎虽然带个秋字,但还是非常热的,温度一高出汗多,身体里面的水分和一些维生素就会跟着汗水一起流出去,这些物质一流失的话就会造成人体水盐代谢失调。
因此在秋天的时候,大家千万要注意把水分补足,最好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让宝宝有一个爱喝水的好习惯。
入秋之后可以算是疾病的多发期,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起来,若发现孩子有以上几种常见病的相似症状,切不可马虎或盲目用药,大人们也要多多注意身体,卧龙先生一直陪在您的身边!
今日互动话题
正值换季时期,
聊聊你们家宝宝一般如何预防生病呢?
点击下方参与互动
留言点赞前三名
可以领取精美礼品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