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老年人多见,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咳嗽、咳痰,严重者有喘息等症状,所以中医多将其归属在“咳嗽”、“痰饮”、“喘证”的范围内。
近年来,通过各国医学工作者的共同研究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与大气污染、吸烟、感染、过敏因素、气候、营养等因素有关。所以通过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采取控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和危险因素的综合措施。
1、预防和行为干预
(1)、戒烟:是最有效防止患慢性支气管炎的方法。应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性,要教育青少年杜绝吸烟。同时,不但要戒烟,而且还要避免被动吸烟。
(2)改善环境卫生:居民们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卫生,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有一定湿度,控制和消除各种有害气体和烟尘,以降低发病率。寄生虫、花粉、真菌等能引起支气管的特异性变态(过敏)反应,应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时消除污物,消灭过敏源。
(3)预防感冒:避免感冒,能有效的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发生或急性发作。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至少1年),定期进行感冒的预防治疗是很重要的,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中医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服一些中药预防感冒,如玉屏风散、黄芪制剂等以增强体质。3)注射疫苗:预防感冒最有效,也是目前公认的对高危人群唯一效果明显的预防措施就是注射流感疫苗。4)合理营养。5)耐寒锻炼。
2、现代医学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在急性发作期,应以积极控制感染为主,采用抗生素治疗,以防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2)对症治疗:主要措施为止咳、化痰、平喘。
3、中医辩证内治
(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三拗汤、止嗽散加减。
(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黏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治则:疏风散寒,宣肺化痰。
代表方:桑菊饮加减。
(3)燥邪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燥邪与风热并见的温燥证,见鼻咽干燥,口干。舌尖红,舌苔薄白少津,脉细数。燥邪与风寒并见的凉燥证,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脉浮数。
治则:温燥证,疏风清热,润肺止咳。凉燥证,散寒解表,温肺止咳。
代表方:温燥证用桑杏汤加减,凉燥证用杏苏散加减。
(4)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渴干,舌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化痰肃肺
代表方:清金化痰汤加减。
(5)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则: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代表方: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6)痰湿壅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舌苔白腻,脉滑。
治则: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代表方: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
(7)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黏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则: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8)肺气亏虚:病久咳声低微,咳而伴喘,咯痰清稀色白,食少,气短胸闷,神倦乏力,自汗畏寒。舌淡嫩,舌苔白,脉弱。
治则:补肺益气,止咳化痰。
代表方:补肺汤加减。
4、中医养生保健
平时多选用具有健脾、益肺、补肾、理气、化痰的食物,如猪、牛、羊肺脏及枇杷、橘子、梨、百合、大枣、莲子、杏仁、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症状。忌食海鲜油腻之品。因“鱼生火、肉生痰”,应少吃黄鱼、带鱼、虾、蟹、肥肉等,以免助火生痰。不吃刺激性食物:辣椒、胡椒、葱、蒜、韭菜等辛辣食物,菜肴调味也不宜过咸、过甜,冷热要适度。
5、中医护理
(1)一般护理: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新鲜,冬季应有取暖设备,避免病人受凉感冒,合理饮食,鼓励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对发热、气促、剧咳者,嘱其适当卧床休息;吸烟病人戒烟,避免烟尘和有害气体;开展健康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自我教育和管理。
(2)症状的观察和护理:家属应仔细观察病人咳嗽的性质,出现的时间和节律;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气味和量等,并及时告知社区全科医师;对于咳痰不畅的病人,家属鼓励病人咳嗽,护理时轻轻拍其胸部、背部,使痰液转动;劝病人多饮开水,以使痰液稀释;雾化吸入可使气管内分泌物湿化,易于咳出。家庭中简易雾化装置可用一保暖瓶盛满热水,杯口处倒置一漏斗,让热蒸气从漏斗底部小漏管里逸出,病人徐徐吸入,但要注意防止烫伤。(3)如发现病人有明显气促、发(紫)绀,甚至出现嗜睡现象,应考虑病情有变,医院或与社区全科医师联系。
7、健康教育要点
(1)发热、气促、剧咳者,嘱其适当卧床休息。吸烟病人戒烟,避免烟尘和有害气体。
(2)冬天外出戴口罩和围巾,预防冷空气刺激及伤风感冒。
(3)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和主动咳痰排出的能力。
(4)周期性体检可以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情况,及早发现一些并发症,有利于社区全科医师及时调整治疗和预防方案。
8、康复评估标准
(1)治愈:咳嗽及体征消失;内伤咳嗽在2周以上未发作者为临床治愈。
(2)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
(3)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