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鉴别诊断
临床治疗
疾病预防
饮食保健

雨水落百谷生明日之星幼儿园二十四节

[-02-18星期四]

节气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好雨知时节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到达黄经°。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这天通常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

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每年2月18日前后。

《逸周书·时训》:“雨水之日獭祭鱼。”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

郑玄注:“汉始以雨水为二月节。”

《汉书·王莽传下》:“乃庚子雨水洒道,辛丑清靓无尘。”

五代齐己《野步》诗:“田园经雨水,乡国忆桑耕。”

元无名氏《争报恩》楔子:“相公稳登前路,等雨水晴时节,可来取俺老小每也。”

杨朔《三千里江山》头:“秋季雨水勤,飘飘洒洒的,净连阴天,下的人浑身又湿又涩。”

始雨水?桃始华

雨水农谚

◆雨水节,雨水代替雪。

◆雨水非降雨,还是降雪期。

◆春雨贵如油。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宽。

◆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

◆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耙一层。

◆麦田返浆,抓紧松耪。

◆顶凌麦划耪,增温又保墒。

◆麦子洗洗脸,一垄添一碗。

◆麦润苗,桑润条。

◆种地别夸嘴,全凭肥和水。

雨水养生

雨水节气养生三要素健脾祛湿养阳防倒春寒

  “雨水”湿气重健脾祛湿食芡实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贵如油的春雨通常会慢慢增多,但若雨水过多也会导致湿气过盛,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湿困脾胃,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

推荐:芡实莲子苡仁汤:原料是排骨克,芡实30克,莲子20克,苡仁30克,陈皮5克,姜1块。具体的做法是,首先把芡实、莲子、苡仁放在清水里浸泡清洗,然后把排骨剁成小块,水开之后,焯一下,然后把排骨、芡实、莲子、苡仁、陈皮和姜全倒进砂锅里,用大火煮开,改用小火炖两个小时,最后放点儿盐,这道芡实莲子苡仁汤就可以食用了。芡实和莲子有健脾益肾的作用,苡仁健脾祛湿,陈皮,醒脾行气开胃。

防“倒春寒”春捂要恰到好处

雨水节气是春节里面的第二个节气,也是最容易出现“倒春寒”的节气,因为这个时期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这尤其对老年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较大,如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

 春捂主要的意思是,初春时节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比如日最高气温超过22℃的时候,不要急着只穿单衣,但也不能被厚厚的棉衣一直捂着,以防捂过头使人上火、血压升高。

一般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就需要捂,得知冷空气即将到来,就提前一两天先增添衣物捂起来。具体的春捂原则是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是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此外,老百姓们有句保健俗语叫“寒从脚下起”,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春捂要使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地暖和起来。

准备养阳睡前摩腹加提肛

民间有句俗话叫“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很多人睡眠不好都是因为阳气没有养护好,比如阳虚怕冷睡不着还多梦。

那么如何在睡觉前养护我们体内的阳气呢?按摩腹部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具体方法是:仰卧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次左右即可。一来有利于促进消化,排除脾胃湿毒,二来有助于腹部的保暖,有利睡眠质量。

雨水节气养生做到四要点春捂更防病

1、洗头及时吹干

2、吃食物以平性为宜

3、勿过早减外衣

  “燥寒冻肉,湿寒入骨。”由于春气涌动,身体偏热的人从感觉上欲减外衣。体热外泄,湿寒交换于内入骨,易伤骨关节致病。

4、年老体弱者勿用冷水

按中国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易侵入关节,又无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于头,头易疼痛。

雨水节气养生做到这4点“春捂”更防病

  雨水节气,又到了“春捂”防疾病的时期,春季气候变化比较明显,可不要过早减去棉毛衣服。合理春捂,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忙减衣

  初春到来,气温回升,但这个回升是一个渐变过程,气温会忽高忽低,天气会忽冷忽热,人们常常不能预测到这种变化,遇到气温回升就减去衣服,而突然气温下降了,衣服还没有加上,这样就会患上感冒、支气管炎等疾患,也会使原来的疾病加重,特别是老人、小儿,以及产妇和慢性病患者,不要过早地脱掉棉毛衣服,以防风寒侵入而致病。

2、上薄下厚

  人的阳气根于肾,春季随着阳气回升,肾中阳气也会逐渐升发,而肾居腰府,阳气从此向全身散布,一旦有风寒入侵,阳气就会被困于下,使腰以下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出现腰膝酸软、疼痛麻木等症。因此,初春时节,下身的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有的年轻女子初春时节为了美丽,早早地就换上了裙装,致使关节疼痛,行走不便,这在门诊上可经常见到。而上身略减则无大妨碍。

3、积极保护

  春季是常见病多发季节,也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日子。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的人,一遇到气温突变,或花絮拂面,或粉尘飞扬,旧疾就会复发,甚至加重,此类病人要积极保护自己的身体。患呼吸道疾病的人,出门要戴口罩,少到公共场合去;患关节疼痛的人,要保护好自己的关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不可忽视“倒春寒”的影响,“避风如避箭”这句话,要时刻记在心上。

 4、饮食防护

饮食防护也是预防春季多发病的重要措施。阳气虚的人,可用黄芪、党参、大枣适量,煮成茶水饮用,以补气护卫,提高机体免疫力。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可以喝一些姜枣糖茶,即取生姜10克,大枣10枚,加水煎煮成茶,少加红糖,日日饮用;患有关节疼痛的人,生姜是不可缺少的食品,可以生吃,亦可以到超市买糖姜片食用。此类病人,不可食用寒冷食物,亦不可过量食用辛辣温热之品,以防出汗过多,腠理开泄,诱发感冒等疾患。

雨水养生六款食疗玫瑰花糕健脾暖胃

玫瑰花糕

  配方:糯米粉1克,黏米粉3克,核桃肉克,大枣克,白糖克,玫瑰花60克。

做法:将大枣、核桃肉洗净,切成小丁备用。把糯米粉、黏米粉放在盆内,加适量水,放入白糖、大枣、核桃肉、玫瑰花,用毫升水拌匀,揉成面团,做成糕状,然后将糕上笼蒸约25分钟即成。有疏肝理气、健脾暖胃的功效。

  金橘山药小米粥

  配方:金橘20克,鲜山药克,小米50克,白糖15克。将金橘洗净,切片备用。

  做法:山药去皮,切片,与金橘片及淘洗干净的小米一同入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开,改用小火熬成稠粥,加入白糖即成。有疏肝健脾的功效。

砂仁鲫鱼汤

  配方:鲜鲫鱼克,砂仁3克,陈皮6克,生姜、葱、精盐各适量。

  做法:将鲜鲫鱼刮去鳞、鳃,剖腹去内脏,洗净,将砂仁放入鱼腹中,然后与陈皮共同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烧开,放入生姜、葱、精盐,煮至汤浓味香即可。有醒脾开胃利湿的功效。

  仙人粥

  配方:何首乌30-60克,粳米克,红枣3-5枚,红糖适量。

  做法:将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红枣同入砂锅内煮粥,粥将成时,放入红糖或冰糖少许以调味,再煮一会儿,沸即可。

  此粥有补气血、益肝肾之功效。通用于肝肾亏损、发须早白、血虚头昏耳鸣、腰膝软弱、大便于结,以及高血脂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病症。

银耳粥

  配方:银耳3克,大米50-克,冰糖(或白糖)适量。

  做法:摘净洗好银耳,淘洗干净大米,放入锅内同煮粥,熟时加入冰糖(或白糖),每天一次。

  此方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遗精腰痛、妇女带下等症。

  菊槐绿茶饮

  洁净的菊花、槐花、绿茶各5克,放入瓷杯。用滚开水冲泡,加盖后浸泡10分钟,不时代茶饮用。可清热去火。

招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thl.com/jbzd/12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