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鉴别诊断
临床治疗
疾病预防
饮食保健

ldquo这样可以远离过敏性鼻炎,哮

“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最热、最闷、最潮的时期。“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三伏天期间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通畅,是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好时机。

三伏贴的治疗原理

三伏贴古称天灸,现又名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法。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防治疾病顺应天气和时节变化,才能使疾病得到完整的治疗和调护,即所谓“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理论。三伏天时,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通畅,有利于外敷药物的渗透与吸收,是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好时机。三伏贴可持续刺激穴位、疏通经络、温阳散寒,调节人体的肺脾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从而达至振奋阳气、促进气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鼻与咽喉居于头面之前,最易受寒邪致病。中医理论中“头为诸阳之会”,三伏贴在三伏天对于阳经的温煦,能迅速作用于头面部位,驱散鼻与咽喉寒邪。

适应人群

1、耳鼻喉疾病:过敏性鼻炎、寒咳、痒咳、虚火咽炎、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2、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支气管炎等。

3、亚健康调理(治未病):各种体虚、寒证、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免疫力低下者。

Tips:1.三伏贴每十天贴敷一次效果最佳。因今年三伏天有40天,故今年三伏贴一疗程有4次贴敷,包括初伏贴、中伏贴、中伏巩固、末伏贴。三伏天一年只有一次,为加强贴敷效果,贴敷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三伏天前后增贴伏前培元贴和加强贴以起到巩固三伏贴疗效的作用。

2.三伏贴为地道药材蜂蜜型贴敷疗效达到最佳。如有外地患者贴敷不便,可选择携带三伏贴回家贴敷,在下一次贴敷时间到来时自行贴敷在对应穴位上。

注意事项

1、敷贴前请清洁皮肤表面汗渍、污垢等,贴敷时最好穿着透气性较好、较为宽松的衣服,不要穿紧身的化纤衣物;为了防止药膏染脏衣服,贴敷当天穿深颜色衣服最好。

2、贴敷期间应避免吃辛辣、寒凉、刺激性食物如海鲜、牛羊肉、生冷食品及冷饮等。

3、成人可贴2-5小时,小儿1-2小时,首次贴敷时间一般不宜过长,若无不适,下一次贴敷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若出现刺痒、灼热、疼痛感觉,可提前取下药饼,贴药后应减少活动、避免出汗,以免药饼脱落;药饼取下后当天避免长时间淋浴(或第二天进行淋浴),如当天淋浴应避免搓背,淋浴后用毛巾轻轻吸干穴位上的水即可。

4、贴后皮肤如出现发红、发痒均属正常现象。但是出现刺痒,灼热、疼痛感觉,就要快速把药取下来,不要用手抓挠,穿柔软、透气的全棉衣服,一般5至7天可自行痊愈。

5、如出现轻微的小水泡,不去特意碰触,不用涂抹任何药物,小水泡或红肿可自行吸收消退。如出现大水泡、痒痛剧烈,请联系贴敷医生进行处理,或就近请皮肤科医生处理。

禁忌症

1、湿热体质或平素阴虚火旺者。

2、贴敷部位皮肤有破溃、感染等情况者。

3、严重心脏疾患、瘢痕体质、严重皮肤病、严重皮肤过敏体质者。

4、发热,体温在38度以上者。

5、吐血者、孕妇、妇女经期者慎用。

6、糖尿病患者慎用。

7、是否适宜三伏贴以本人贴敷医生意见为准。

三伏天小贴士

1.避免一次性食瓜过多。2.不吃或少吃冰饮。3.多喝水(淡盐水),避免高温下阳光直射。4.洗澡后吹干头发再睡。5.勿将头面、颈椎、腰身直对空调冷风。

三伏天小建议:1.热水洗澡或泡脚:祛湿邪。2.吃丝瓜:赛人参。3.伏天开空调调高温度:26°C最适宜。4.静坐:端坐、闭目、吞津、静心。

伏前加强:7月2日至7月11日

初伏:7月12日至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至7月31日

中伏加强:8月1日至8月10日

末伏:8月11日至8月20日

年三伏贴时间

三伏贴适应症

多年的临床经验表明,

三伏贴在以下疾病疗效明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thl.com/jbzd/12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