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鉴别诊断
临床治疗
疾病预防
饮食保健

ldquo咳rdquo不容缓

本文约字,阅读用时约3分钟。

小魏姑娘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小蜜蜂”,公司里小姐妹有事都喜欢请她帮忙,办公室卫生她也经常主动打扫。平时在接触灰尘等后时有打喷嚏、咳嗽等症状,她知道自己属于过敏体质,由于不影响生活也未在意。

最近2个月同事出差,她又热心帮小姐妹照看2只猫,不过自从和猫在一起,小魏整个人就开启了“震动”模式,开始是胸闷,之后反复干咳,白天咳嗽较晚上重,吃了药效果也不大。

眼看病情不见好转,她很着急,在小姐妹的陪伴下来我院变态反应(过敏)科成人慢性咳嗽门诊就诊。接诊专家周教授通过询问发现,小魏父亲患有哮喘,哥哥患过敏性鼻炎,自己近2年曾无缘无故出现过2次荨麻疹。这是一个典型过敏家族,经过一番检查,她被确诊为“过敏性咳嗽”。

经过治疗,小魏姑娘的症状很快就控制住了。

其实,类似小魏姑娘的情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为了让大家更详细了解这个疾病,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01

咳嗽的定义和类型

咳嗽是人体重要的气道防御机制,也是门诊的常见症状。

临床上将咳嗽按病程分为3类:

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症、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反流性咳嗽和过敏性咳嗽。

患者如具有特应质、痰嗜酸粒细胞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物治疗有效等特征,即称之为过敏性咳嗽,也叫变应性咳嗽,其发病机制和过敏体质密切相关。

根据我们国家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中国慢性咳嗽中,过敏性咳嗽约占13.20%,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02

病因

过敏性咳嗽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据统计,过敏性咳嗽发病的遗传因素大于环境因素,如果父母都有过敏性咳嗽,其子女患病几率可高达60%;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患有过敏性咳嗽,子女患病可能性为20%。

其他因素还包括

社会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压力、情绪因素如焦虑、精神紧张、忧郁、愤怒等。

环境因素:如室内变应原(尘螨、宠物、蟑螂)、室外变应原(花粉、草粉)、职业性变应原(油漆、活性染料、金属、甲醛)、食物(鱼、虾、蛋、奶);过敏体质者可能因丝织品材质的服装出现皮肤瘙痒、流涕、咳嗽等症状,建议尽量穿着棉质的衣物。

感染因素:日本报道了真菌(担子菌)定植作为变应原引起的慢性咳嗽,抗真菌治疗有效,而其他国家和地区有无真菌相关性咳嗽尚待证实。

气候因素:室内外温差较大、冷空气的侵袭。

内分泌因素:如缺少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及垂体激素分泌失调等也会引发过敏。

03

临床表现

以咳嗽为主,通常油烟、香烟、灰尘、冷空气、花粉、长时间说话、运动等可以作为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A

反复发作持续8周以上,以阵发性刺激性干咳为主,几乎没有痰。

B

夜间、清晨发作,运动后加重。

C

多与接触冷空气、过敏原有关。

D

发作有一定的季节性,以春秋为主。

E

一部分患者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类似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F

抗生素或对症治疗2周以上无效。

04

过敏性咳嗽的正确诊断

(1)

肺功能检查

了解患者有无肺通气功能障碍,一般过敏性咳嗽肺通气功能正常。

(2)

胸部X线检查或胸部CT检查

排除患者是否合并感染或有支气管异物,过敏性咳嗽患者胸部X线或胸部CT正常。

(3)

诱导痰液做细胞分类

该项检查为了和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鉴别。

(4)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一般正常,没有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或者嗜酸粒细胞增高表现。

(5)

支气管激发试验

过敏性咳嗽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而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6)

过敏原皮试和血清抗体水平检查

主要目的在于评估患者是否是过敏体质,如果是则可初步筛选出患者的过敏原。过敏原的检测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血检测血清中的总IgE或者特异性IgE;还有一种是皮肤点刺实验。

A.慢性咳嗽(8周以上),多为刺激性干咳。

B.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

C.诱导痰嗜酸粒细胞不增高。

D.有过敏性疾病史或过敏物质接触史;变应原皮试阳性;血清总IgE或特异性IgE增高。

E.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治疗有效。

F.需排除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相关疾病。

05

过敏性咳嗽的防治

(1)

若过敏原明确,先脱离过敏原

A.在季节交替、气温骤变时,应防寒保暖,避免着凉、感冒。

B.避免食用引起过敏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海鲜、药物等。

C.家里不要养宠物和养花,避免接触花粉、粉尘、油烟等。

(2)

抗过敏治疗

使用氯雷他定、氯苯那敏、孟鲁司特钠等。

(3)

对症治疗

可以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比如丙卡特罗,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喘息、咳嗽的症状。

(4)

增强体质

适当锻炼、合理饮食。

日常预防措施

[1]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主编.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39(5):-.

THE

END

撰稿:周宇麒编辑:周琪琳王晓鹰初审:冯佩英审核:陈壮桂审定发布:杨钦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thl.com/jbzd/121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