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是一项神圣而又充满爱心的事业。每每提到护理服务,我脑海不禁浮现出那些满怀对健康渴望的眼神和对爱”热切盼望的患者。
优质护理服务不单单是技术硬件的竞拼,也不仅仅是局限在洗头、剪指甲诸多生活照顾等形式,而是以人为本,从心开始,由爱启航!
用一份爱心温暖患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许你只是把它看作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聊感慨,但我想说,这真真切切是对老人晚年的写照。记得年10月的一个下午。
太阳,在走过了辉煌的路程后,渐渐西沉下去,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大爷顶着夕阳的余晖在万达站门口徘徊,工作人员上前询问后,了解到大爷的老伴因乳腺癌术后肺转移卧病在床,通过邻居得知我们开展有家庭病床服务,想让我们帮助奶奶在家安祥地度过人生最后的时光。
我们为奶奶制定了营养支持与临终关怀方案,每天准时上门为她进行营养输液及心理疏导,消减奶奶的恐惧感。因为疾病的折磨起初奶奶不愿与我们多交流,为了让奶奶打开心扉,我们主动找话题和奶奶唠家常,慢慢的奶奶会说一些过往的事儿,后来看到她脸上灿烂的笑容,我们知道她释然了…可生命还是像是泄了气的气球,一点一点地瘪了下去。
十几天后,大爷告诉我们奶奶安详的离开了人世,非常感谢我们让奶奶在平静的状态中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程。
那一瞬间我像掉进了深渊,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也感受到了患者在面对病魔时的无助。我不禁回想起第一次见到奶奶时的场景,体瘦骨露,衰弱无力的在床上躺着,看到我们走进,老奶奶颤抖的伸出双手拉着我们不放,灰败的眼神中透露着对生命的渴望,至今让我难以释怀。
“病人无医,将陷于无望;病人无护,将陷于无助。”因为得到关爱与陪护,才会少一份恐惧多一份安心,我们背负呵护生命、守望健康的责任。更要满怀爱心的走近患者、守护患者。
用一颗热心走进患者彭大爷现年89岁,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房颤、慢性支气管炎,老伴10年前由于脑出血瘫痪在床,一家人居住在拥挤的两居室内,生活照料全由身患关节炎的儿子承担。
我们与彭大爷结缘于一次居民的随访中,老人得知我们的服务之后主动邀请我们到家中去看望卧病在床的老伴,但当我们怀着满腔热血来到彭大爷家中的时候,没想到大爷的儿子对我们这种主动上门的医护人员有一种排斥心理,但我们并未因此而放弃。
我们一次次的上门随访、一次次的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终于得到了家属的认可,并主动要求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
作为护理工作者,我们目睹过悲欢离合的场景,感受过患者信任的目光,也遭遇过冷眼相对……但,我们仍怀着一颗热情的心,温暖每一位饱受病痛的患者。
优质护理服务是以人为本的从心开始,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腻温馨,是需要我们真正的融入到平时的工作中去,怀着一份执着的“爱”守护患者,用我们最贴心的服务做周口人民贴心的白衣天使。
供稿:家庭病床科张彬彬编辑:邢晓梅何源
家庭医护服务是依托互联网,为出院后仍需要在家庭等场所进行后续护理或因医院就诊的患者,提供上门服务,是一种“互联网+医疗”的服务模式,也是一种创新的护理模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