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由来已久,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9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
媛缘堂立冬科普:让你明明白白挨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
“立,建始也。”对“立冬,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声‘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译‘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习俗一吃饺子饺子的原名据称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着。“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边很容易就被冻伤了,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补耳朵,这可是家里人对亲人最贴心的关怀了。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代人延续着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好吃不过饺子”,在秋冬之交,饺子当然是最不可少的美食了。在北方地区,尤其是北京、天津一带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立冬习俗一补冬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在南方,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中药为当归、川芎、芍药、生地四味药。冬令进补吃膏滋是苏州人过立冬的老传统。在旧时苏州,一些大户人家还用红参、桂圆、核桃肉,在冬季烧汤喝,有补气活血助阳的功效。据一些老人回忆,旧时就有补冬的风气,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所以每到立冬,医院的膏方门诊就开始热起来了。立冬养生三大原则
一:冬藏
冬天的三个月,谓之闭藏,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当此时节,水寒成冰,大地龟裂,人应该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好象有个人的隐秘,严守而不外泄,又象得到的渴望得到的东西,把他密藏起来一样;要守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地损失,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违逆了冬令的闭藏之气,就要损伤肾脏,使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春天就会发生痿厥之疾。肾主冬,主骨生髓,怕凉。在情智上,肾归“恐”,恐伤肾。咸养肾,但过咸则伤肾。由于肾主纳气,因此冬季人也不能一味懒怠少动,要多开展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提高抗病力。冬天人处于“阴盛阳衰”状态,因而要加强背部保暖,有助于肾的阳气升发。冬天养肾,一是保暖,二是保持心情愉快,三是多吃些黑色食品,四是适度作一些室外阳光下的锻炼。
二:立冬节气谨防三种病(1)中风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寒冷的冬季更易发生。老年人多有高血压,一遇上寒冷天气,身体就适应不了,血压便随之增高,就有发生中风的危险。因此,需要及早预防,切勿掉以轻心。预防要做好几件事:一要防寒保暖,留意天气的变化,注意添衣保暖勿受凉;二要适当补充营养,增强体质;三要做好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的防治。(2)心梗心肌梗塞也是老年人冬季的高发病。当人体受冷刺激后,由于血管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诱发心绞痛,若措施不力,会发生心肌梗塞死亡,这不是没有先例的,不可不防。除了重视防寒保暖外,室内温度适宜控制在18℃左右,外出不宜过久,并注意防风保暖,避免风寒交袭。(3)流感老人冬季感冒,说起来不算什么大毛病,但若治疗不及时,就容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据报道,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高达36%。故在寒冬季节,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耐寒锻炼,调理好饮食,最好每天用冷水洗脸,热水洗脚,以提高免疫力,防止流感发生。
三:进补有道冬天是对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俗称“补冬”。在中医认为是冬至这天进补身体最容易吸收,而且天冷不容易上火。冬至是天地阴阳气交枢纽,也是人体阴阳气交的相关时刻,所以冬令进补常选择于冬至日开始,药性宜偏于温热养阳,但应以温而不散、热而不燥为主。特别是在厦、漳、泉、台湾地区,冬至补冬是很重要的。在立冬至日补一下,是为了适应气候季节性的变化,调整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以抵御寒冬。在汉族民间一般有吃汤圆、吃豆腐、包饺子、喝羊肉汤等不同习惯。立冬进补的三个原则
一、立冬进补,应该遵循南北气候
由于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立冬后进补的食物也有所不同,毕竟“你在南方的艳阳里露着腰,而我在北方的大雪纷飞里穿着貂。
·西北地区——宜进补温热食物
西北地区冬季寒冷,早晚温差也比较大,此时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需要增加体内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
此地区的人应该多吃「温热食物」如:牛肉、羊肉、狗肉、糯米、大枣、高粱、桂圆等。以此还可以多食花生红枣汤、生姜炖牛肉,还有各种热粥都是不错的选择,小麦粥可以养心除烦,芝麻粥可以益精养阴,萝卜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养胃。
·长江以南——以平为主
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相比大西北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平为主。所谓平补,是指性味甘平为主,或稍偏温或稍偏凉。
可以适当增加鸡、鸭、鱼类食物,也可以把红薯、枸杞、大枣等作为辅食进补。
立冬进补遵循地区原则至关重要,特别是广东等地区,立冬时节温度还较高,若盲目以温热食物进补,不但不能起到效果,反而会引起上火、便秘等症状。
二、因人而异
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有虚实寒热之辨。本着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耄耋重延。故“立冬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万不可“盲补”。
三、少食生冷,不宜燥热
立冬饮食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
这里要提醒的是,冬季虽然以温热食物为主,少吃生冷,并不代表与凉性食物彻底划清界限。温热食物吃的过多,又得不到很好的“泄火”途径,再加上冬季气候干燥,很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有时候适当摄入冬瓜、黄瓜、香蕉、梨等凉性果蔬,以及时起到“灭火器”的作用。
媛缘堂提醒:虽然立冬是进补的绝好时机,但最好根据以上三个原则来进补,切勿盲目听从旁人的建议,并时刻留意自己身体变化,若出现不适,要找出原因并更正。
我们提供专业中医养生连锁服务
我们的产品囊括中医、藏医、美容美体等全产业链
我们遍布全国的养生会馆
正在火热运营中
我们渴望更多富有激情的养生爱好者及投资人
加入我们
我们发扬和传承纯正中医养生精髓
誓将东方传统养生文化
推向至世界和时间的尽头
我们是媛缘堂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