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
眠
长期失眠会导致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注意力不能集中,严重者对人的精神状态会造成恶劣的影响。艾灸对于治疗失眠见效快,养心安神效果非常好。
灸神门穴
▲神门穴
[取穴方法]掌心向上,在小指侧的腕横纹处可摸到一条筋,神门穴就在这条筋外侧的凹陷
处,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神门穴可以自行施灸,施灸时取坐姿,将含有中药的艾柱点燃放入磁悬灸内对准神门穴,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
[功效]养心安神。
灸心俞穴
▲心俞穴
[取穴方法]位于背部肩胛骨内侧,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时,可从颈部突起最高的大椎开始,向下数第五个凹陷,再向左右两侧旁开两横指宽的位置就是心俞穴。
[施灸方法]心俞穴位于背部,须由他人辅助施灸。施灸时,被施灸者取俯卧姿态,施灸者将含有中药的艾柱点燃放入磁悬灸内对准施灸穴位,在左右两个穴位间平行往复地回旋施灸,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
[功效]理气宁心。
灸安眠穴
▲安眠穴
[取穴方法]安眠穴在翳风穴和风池穴连线的中点。取穴时,先在耳后找到头骨的突出部分,在该骨下方可触摸到头骨与肌肉间的凹陷处就是安眠穴,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安眠穴位于后脑处,需由他人辅助施灸。施灸时温和灸。被施灸者取坐姿,施灸者将含有中药的艾柱点燃放入磁悬灸内水平对准穴位,以被施灸者感到皮肤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功效]镇惊安神。
过
敏
性
鼻
炎
运用传统艾灸疗法,每次取下列穴位中3—4穴施灸,可改善人体状态,扶助人体正气,通过补益肺、脾、肾气,使人体对致敏源不敏感。
灸迎香穴
▲迎香穴
[取穴方法]在鼻翼的两侧凹陷处,鼻翼底部正侧方,法令纹附近的穴位,左右各一。
[施灸方法]温和灸。被施灸者取坐位,将含有中药的艾柱点燃放入磁悬灸内,对准穴位,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
[功效]清利鼻窍,通络止痛。
灸印堂穴
▲印堂穴
[取穴方法]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即左右眉头的中间。
[施灸方法]温和灸。被施灸者取坐位,将含有中药的艾柱点燃放入磁悬灸内,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5—15分钟,一般10天为一个疗程。
[功效]清头明日,通鼻开窍。
灸风池穴
▲风池穴
[取穴方法]位于颈部后方,在耳后部位会碰到骨头凸出的部位,越过此凸出的部位,大约
是在靠近发际凹陷处的下方,左右各一。
[施灸方法]温和灸。被施灸者取坐位,将含有中药的艾柱点燃放入磁悬灸内,对准穴位,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功效]通经活络止痛。
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
[取穴方法]位于膝盖下方凹陷约2横指宽的地方,左右各一。
[施灸方法]温和灸。取坐位,将含有中药的艾柱点燃放入磁悬灸内,对准穴位,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2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最好在每晚临睡前灸。
[功效]能使气血源源不断生长。
灸禾髎穴
▲禾髎穴
[取穴方法)位于鼻孔下方与上唇之间,左右两侧均有。
[施灸方法]温和灸。被施灸者取坐位,将含有中药的艾柱点燃放入磁悬灸内,对准穴位,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2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功效]开关通窍。
灸肺俞穴
▲肺俞穴
[取穴方法王位于背部第3胸椎的左右两侧,距离脊椎约比大拇指稍宽的地方。
[施灸方法]温和灸。被施灸者俯卧,将含有中药的艾柱点燃放入磁悬灸内对准施灸部位
平行往复左右方向或反复旋转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15分钟,为止,最好在每晚临睡前灸。
[功效]能理气宁心,散发肺脏之热,清肺止咳。距离皮肤3厘米,灸至皮肤产生红晕
得了过敏性鼻炎,饮食上不要吃生冷辛辣的食物,因为生冷辛辣的食物(如瓜果、凉水、凉莱等)最易损伤肺脾阳气。避免食用一切能引起过敏性鼻炎发作的食物,如鱼、虾、蟹类食物。
慢
性
支
气
管
炎
从中医的角度看,是由于风、寒、热、燥等外邪,从皮毛、口鼻而入,肺首当其冲而致肺气闭遏不通,失其清肃之令,肺气上逆而咳喘。其表现症状是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运用艾灸的方法,取穴施灸,可疏散外邪,宣通肺气。
灸肺俞穴
▲肺俞穴
[取穴方法]位于背部第3胸椎的左右两侧,距离脊椎约比大拇指稍宽的地方。
[施灸方法]温和灸。被施灸者俯卧,将含有中药的艾柱点燃放入磁悬灸内对准施灸部位,平行往复左右方向或反复旋转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最好在每晚临睡前灸。
[功效]能理气宁心,散发肺脏之热,清肺止咳。
灸定喘穴
▲定喘穴
[取穴方法]背部经外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旁边半个大拇指的距离。
[施灸方法]温和灸。被施灸者俯卧,将含有中药的艾柱点燃放入磁悬灸内对准施灸部位,平行往复左右方向或反复旋转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最好在每晚临睡前灸。
[功效]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灸合谷穴
▲合谷穴
[取穴方法]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施灸方法]温和灸。将含有中药的艾柱点燃放入磁悬灸内对准穴位,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一般每周灸3—4次。
[功效]祛风散寒,解表清肺,防止外邪传里。
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
[取穴方法]位于膝盖下方凹陷约2横指宽的地方,左右各一。
[施灸方法]温和灸。被施灸者平躺,将含有中药的艾柱点燃放入磁悬灸内,对准穴位,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最好在每晚临睡前灸。
[功效]能使气血源源不断生长。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