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和霾从气象角度来讲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雾的主要特点是近地面层,能见度低于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
霾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灰尘,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子均匀的浮游在空中,且灰霾粒子的直径比较小,从0.微米到10微米,使空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空气污染物包括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以及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
我们看得见、抓不着的“雾霾”其实对身体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老年人群体。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雾霾天气可使病情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雾霾天气空气中污染物多,气压低,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
由于雾天日照减少,儿童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严重的会引起婴儿佝偻病、儿童生长减慢。
影响心理健康。阴沉的雾霾天气容易让人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及悲观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甚至容易失控。
影响交通安全。出现霾天气时,视野能见度低,空气质量差,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
雾霾天气是自然和人为污染环境所形成的,面对这种恶劣天气,我们只有采取各种措施尽量减少其给人们正常生活和健康带来的危害。改革生产工艺,减少污染源头的排放;加大绿化面积;提高回收利用率。
减少外出。抵抗力弱的老人儿童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应尽量减少外出及户外锻炼,以免诱发慢性病的发作或加重。外出时正确佩戴口罩防止污染物由鼻、口侵入肺部。
关闭门窗。由于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消散,在大雾的天气应紧闭门窗,避免室外雾气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空气,诱发急性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注意饮食。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要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要注意饮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必要时要补充维生素D。
行车走路要倍加小心。中等和重度雾霾天气下,能见度较低,视线差,驾车、骑车和步行的人们都应多加小心,特别是通过十字路口时,要减速慢行,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