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较复杂,可能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与吸烟、感染、有害气体和颗粒、自身免疫、过敏性物质、环境和气候等因素有关。
1.吸烟:
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吸烟者中烟龄长及烟量大者患病率更高。因为香烟中含焦油、尼古丁和氰氢酸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引起支气管痉挛,使纤毛运动减弱,呼吸道阻力增加,气道净化功能下降,局部抵抗力降低,从而引发慢性支气管炎。
2、感染:
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主要原因。长期反复感染可破坏气管、支气管的正常结构,从而引发慢性炎症。其中病毒主要为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细菌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及葡萄球菌为多见。
3、有害气体和颗粒:
刺激性烟雾和有毒粉尘也是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的原因之一。因工作原因接触硫酸、盐酸蒸汽等有害化学物质和气体的人群,由于气管、支气管长期受到化学性物质的侵害,容易患职业性慢性支气管炎。除此之外,在农村,很多地方做饭取暖时大都采用煤炭和木材为燃料,且室内无排烟设施,造成室内空气污染,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
4.自身免疫:
免疫功能紊乱、年龄增大等一些自身机体因素均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老年人由于年龄大了,活动减少,体能减弱,当有季节变换,冷空气刺激时,易引发慢性支气管炎。
5、过敏性物质:
过敏性物质与慢性支气管炎有密切关系,所谓过敏性物质是指粉尘、花粉、油漆、食物霉菌及螨虫的代谢产物。
6、寒冷空气:
寒冷空气可引起继发性感染。当人体受到寒冷空气刺激时,气管壁上的腺体细胞分泌黏液增加,纤毛运动减弱,造成血管黏膜收缩,使局部血液发生循环障碍,从而使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降低,引起继发性感染。
二、慢性支气管炎的预防预防大于治疗
从表面上看慢性支气管炎虽不是什么“大病”,但它的确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防止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从源头予以重视,如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防寒保暖以预防感冒,注意健康饮食,注重情绪调节,减少过敏性物质接触,按时接种流感和肺炎疫苗,戒烟,改善环境及工业卫生等。
1、加强锻炼,提高抵抗能力:
主要通过“三锻炼”,即体育锻炼、耐寒锻炼和呼吸锻炼,增强体质,达到少发病或不发病的目的。
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做一些不太激烈的体育运动,如打太极拳、做气功、散步、跳舞、体穴按摩、慢跑等,适当的运动可以调动身体机能,增强体质,从而增加抗病能力。
患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一般耐寒能力较弱,一旦受到冷空气的刺激,易引发呼吸道炎症,建议适当进行些耐寒训练。训练的方法是从秋季起坚持以冷水洗脸,一天2次-3次,并且慢慢过渡到颈部及胳膊的皮肤。这样长期坚持,可慢慢提高机体对寒冷刺激的承受能力。
另外,患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要学做呼吸锻炼,方法是深呼吸,使呼吸时间逐渐延长,最大限度地排出肺部剩余气体。
2、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感冒后,约80%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并使病情加重,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寒冷季节,着衣以保暖为度,但也不可穿得太厚实。因为衣服过多不利于耐寒锻炼,稍一活动就会出汗,反而容易感冒。
如已患感冒,出现了咽喉疼痛、咳嗽、流鼻涕等症状,要及早进行治疗,防止炎症蔓延,诱发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3、戒烟并尽量减少接触二手烟的机会:
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来说应该严格戒烟,只要患者能成功戒烟,病症会明显减轻,若再积极配合治疗,病症甚至会痊愈。可是对于很多烟龄较长的吸烟者来说,戒烟并非易事。建议吸烟者可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以转移注意力,比如找好友下棋,参加体育活动等,如若仍达不到戒烟目的,可求助戒烟门诊。此外,患者应尽量减少接触二手烟的机会。
4.改善环境卫生:
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秋冬雾霾天时,尽量不要开窗,可借助空气净化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过滤;外出时需戴防霾口罩,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物质,刺激呼吸道,形成慢性病灶。
5、提高免疫:
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可试用免疫调节剂、中药制剂等,也可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可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6、注意营养,健康饮食:
生冷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的大蒜、生的洋葱、冰饮料、冰激凌等食物会刺激气管,诱发炎症。所以,饮食应特别要忌生冷和辛辣刺激食物,以清淡,易消化,蛋白质及维生素含量丰富,营养全面等食物为宜。
7、排查过敏源:
对患过敏性慢性支气管炎的老人,医院,对过敏源逐个进行排查,这样可起到有针对性的预防。同时可在家中常备些抗过敏药物,一旦发生过敏现象,及时服用药物,防止病情加重,诱发慢性支气管炎。
8、注重情绪调节:
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凡事都要想得开。否则,急躁、忧郁、发怒等不良情绪都只会增加精神负担,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患病风险。
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这个东西慎用!目前对“老慢支”的治疗以及病人的用药情况来看,许多老年病人在对治疗疾病时使用抗生素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那么治疗老慢支到底该不该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看看自己是否对号入座?
采取所谓的“预防性用药”
很多病人一旦感到不适,就擅自预防性的服用抗生素,希望可以及时组织病情加重。
“青睐”打点滴
有些病人认为,打点滴要比口服给药效果更快,疗效更为显著,因此常向医生要求打点滴。
不断加大抗生素的用量
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疗效会降低(可能会产生抗体),有些“老慢支”病人会随意的加大抗生素的用量,因此导致了一些不良反应。
胡乱选用抗生素
病人在未经检查的情况下,凭经验或者搜索自行选用一些抗生素,甚至和其他药物合用,导致药物疗效下降,甚至出现多重感染。
事实上,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如果不适当的使用抗生素或者不遵从医嘱胡乱用药,不仅会导致失败,还可能会产生下面这些副作用:
?肝肾损伤。大多数抗生素都通过肝脏代谢,经肾脏排出体外,不仅代谢过程会造成脏器的负担,而且产生的代谢物可能也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耐药性。细菌在长期接触低剂量的抗生素后,可能会发生一些适应的变化,使得药物对细菌的疗效降低,甚至无效,此外,交叉耐药性会导致其他与该药类似结构的药物一并失效,后果不堪设想。
?药物相互作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会降低治疗作用,并引起不良的反应。
?体内菌群失调。这一点最容易被忽视。例如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体内原本存在的一些非致病菌或真菌大量繁殖,进而发生更为复杂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慢性支气管炎
什么时候能使用抗生素呢?
慢支一般分为三期,即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和临床缓解期。
急性发作期是指病人在一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可伴有发热等各种症状,或一周内“咳”、“痰”或“喘”任何一项症状加剧。
慢性迁延期是指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病程一个月以上。
临床缓解期是指经治疗或自然缓解,病人的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的咳嗽和少量痰液,保持两个月以上者。
急性发作期说明细菌重复感染,这个时期脓痰多,有发热或喘息加重的患者均应及时选用抗生素治疗,以防止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一般一个疗程为7~10天,选用哪些抗生素,最好做痰液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度试验,使用更适宜和有效的抗生素,不应该长期和连续应用同一种抗生素。更不可随意给自己开抗生素。迁延期和缓解期的病人,重复感染基本控制,应以对症治疗为主,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