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慢支或者慢支炎也是一个慢性气道的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它就是慢阻肺的早期。主要表现在咳嗽和咳痰。
从科学的定义来说,假如一个人每年积累的有三个月的咳嗽和咳痰。有两年这样的话就可以定义为慢支炎。这个定义实际上在慢阻肺的一期或者二期。所以慢支炎,实际上往往是慢阻肺的早期慢阻肺是一个常见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从年到年,慢阻肺将成为第三大的致死的原因。
慢阻肺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痰多。整天感觉到呼吸道不干净,无法完全排痰。即便是在疾病的稳定期,慢阻肺病人也有比健康人多得多的痰液。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如何正确排痰。
为什么慢阻肺病痰多且难咳出?
首先是因为慢阻肺病人的痰液量多而黏稠。当慢阻肺病人的气管、支气管和肺泡发生炎症时,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浆液渗出,渗出物与其他物质混合形成了黏稠的痰。粘稠的痰液咳出比较困难,加上患者本身的肺部受损,这也是患者经常出现胸闷的原因。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有很多柱状纤毛,慢阻肺病人的纤毛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倒伏、脱落和死亡的现象,无法摆动或者摆动力度不够,不能将支气管内的痰液摆送到咽喉部。越来越多的痰液积聚,就造成了痰堵、咳嗽的症状。
痰堵后气道会怎样呢?
痰潴留在肺内危害是很大的,痰黏液本身富含一些营养物质,还粘附了很多脱落的细胞组织、病菌、颗粒、粉尘、异物等,它不仅会促使呼吸道内的微生物繁衍,使炎症扩散,引起其他部分组织的感染和病变。
痰液堆积的时候,患者的身体由于自我保护功能,会出现咳嗽。所以,当患者长时间咳嗽的时候,务必要引起重视,医院检查。同时也会出现阻塞呼吸道、影响通气和换气的问题。
排痰是控制疾病的关键
咳痰是疾病患者的应激反应。但是不正确的排痰既消耗体力,又会引起支气管痉挛和气短症状的加重。
正确的咳痰方法是这样的:咳痰不要在痰液刺激气道咽喉的时候被动地将痰咳出,咳痰要主动一些,先缓慢深吸气,吸气后稍屏气片刻。然后躯干略向前倾,两侧手臂屈曲,平放在两侧胸壁下部、内收并稍加压。
咳嗽时腹肌用力收缩,腹壁内陷,一次吸气,可连续咳嗽三声。停止咳嗽并缩唇将剩余气体尽量呼尽。再缓慢吸气或平静呼吸片刻,准备再次咳嗽的动作。
积极排痰必须掌握“湿、翻、拍、咳”四要素
1、湿:即湿化呼吸道。首先患者要做到多饮水,保持每天有~毫升的液体摄入量。最好的饮水法是每次饮水量约30~50毫升,每10~20分钟饮水一次,这样对吸道的湿化效果较好。其次是增加室内湿度,要注意保持室内湿度不低于60%。2、翻:即勤翻身。对于需卧床静养的慢阻肺患者或神志不清的患者来说,定时翻身不仅有利于痰液排出,而且可防止肺泡萎缩和肺不张。一般情况下,每1-2小时翻身一次,若痰量过多,应每10-20分钟翻身一次,这样可起到体位引流的作用。翻身动作不可过快、过猛,应当缓慢进行,逐步翻至所需体位。翻身时应配合拍背,深呼吸及有效排痰,而不是单纯为了翻身而翻身。3、拍:即拍背。对于呼吸道分泌物多且难以排出的患者,拍背应与咯痰相配合。要“拍”得有效,须掌握正确的方法:操作者将手指合拢呈杯状,掌指关节屈曲°,依靠手腕的力量,均匀、有节奏地叩击,从下至上,由两边向中间叩。叩拍时背部从第十肋间隙,胸部从第六肋间隙开始,叩击胸部时注意避开乳房及心前区,每一肺叶叩击1—3分钟。叩击力量适中,叩击的频率因人因病而异,以能有效排出痰液而患者不感到疼痛为标准。每次叩击时间为5?15分钟,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餐前30分钟或餐后2小时内慎拍。4、咳:即咳痰,是排痰调理的最终目的。在述“湿”、“翻”、“拍”等措施实施中或实施后,应鼓励或协助患者排痰。一般方法为先做深呼吸,在呼气时用力咳嗽,重复数次。如痰液已到气管或咽喉部而无力咯出时,可用双手压迫患者下胸部或上腹部,嘱其用力咳嗽将痰排出,必要时用吸痰器帮助排痰。通过以上的措施鼓励或者协助患者将痰液排出,有利于慢阻肺患者病情的控制。
同心众大清肺仪
众大清肺仪“负压脉动振动气流”原理,起到通气排痰作用,达到缓解肺内高压,解决缺氧的根本问题,是一种纯物理的治疗方法。运用这种负压脉动能够排痰通气,而且安全、有效、无药、无创伤、无任何副作用。
慢阻肺主要就是痰液和二氧化碳气体排不出来造成的,众大清肺仪是用负压脉动原理把痰液松动,轻松咳出来,细菌无法滋生了,排痰通气了,慢慢就恢复了。解决了很多慢阻肺患者觉得缺氧,上不来气的根本问题。
物理治疗更安全!众大清肺仪安全安心放心!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thl.com/jbby/9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