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医角度而言。中医没有“慢性支气管炎”这一说。
中医主要讲的辨证论治。也就是从症状来考虑治病。
说到辨证,就离不开寒热虚实,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上,常见的是在虚寒方面。
这种病大多发于秋冬季节,遇寒就增重,所以用温开的治法是主要的。至于在春夏季节也发病,那就以寒郁化热为多,可在温化中兼用清凉的治法。这点先不讨论,暂且说说发于冬季的慢性支气管炎。
一般性的慢性支气管炎多为潜隐缓慢起病,开始症状较轻,容易忽视,也有少数患者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症状迁延不愈而起病。病程漫长,反复急性发作,逐渐加重,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部分患者可有喘息。
1、咳嗽
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是慢支的主要特点之一。
开始时仅在冬春气候变化剧烈时或接触有害气体后发病,夏季或停止接触有害气体后咳嗽减轻或消失。
病情发展缓慢,可表现为一年四季均咳嗽,冬春加重。
一般晨间咳嗽较重,白天较轻,临睡前有阵咳或排痰,粘痰咳出后感觉胸部舒畅,咳嗽减轻。分泌物积聚、吸入刺激性气体均可诱发咳嗽。
2、咳痰
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合并感染时,痰液转为黏液脓性或黄色脓痰,咳嗽加重,痰量随之明显增加,偶带血。常以清晨排痰较多。
晚期患者因支气管黏膜腺体萎缩,咳痰量会减少,粘稠不易咳出。
3、喘息或气短
部分患者有支气管痉挛,可引起喘息,常伴哮鸣音,可因吸入刺激性气体而诱发。
早期常无气短;反复发作,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病时,可伴有轻重不等的气短。
通常我们可以对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中府穴、肺俞穴或脾俞穴进行有效的刺激,以达到补益肾气、化痰平喘的疗效。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对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进行三点接力施灸,可觉热感透至整个背部,灸至热感消失为止。
2、对中府穴进行双点温和灸,可觉热感透至胸腔并传至上肢,灸至热感消失为止。
3、对肺俞穴进行双点温和灸,可觉热感透至胸腔并向颈部传导,灸至热感消失。
4、对脾俞穴进行双点温和灸,可觉热感透至深部或扩散至整个腰背部,灸至热感消失为止。
疗程:
通常每次选取上述2组穴位,每天一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一共2-3个疗程。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thl.com/jbby/8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