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鉴别诊断
临床治疗
疾病预防
饮食保健

中西医结合新技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附送操

导读:

穴位埋线疗法是在传统医学理论指导下,将羊肠线或高分子可降解生物材料等线体埋植在体内,以持续刺激腧穴或特定部位,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新兴针灸疗法。穴位埋线疗法集针刺、刺血、组织疗法等多种作用于一身,操作安全简便,以线代针,刺激持久,疗效显著,患者易于接受。

穴位埋线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

概述

1

疾病概述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细菌、病毒、感染或物理、化学因素刺激所引起,但机体对病原的过敏,及免疫力下降可能是导致慢性炎症的部分原因。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程较长,反复不愈,从而引起黏膜及周围组织炎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并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其临床主症,属中医的“咳嗽”“痰饮”“喘证”“哮证”等范畴。

2

症状

本病多见于中年以上者,病程缓慢,仅部分患者起病前有急性支气管炎、流行性感冒或肺炎等急性呼吸道感染史,多数为隐潜起病,出现咳嗽及咳痰症状,尤以早晨明显,痰呈白色黏液泡沫状,黏稠不易咳出,在感染受寒后则症状迅速加剧。

3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不外乎外感与内伤。外因风邪侵袭,肺卫受损,肺失宣降而致咳喘有痰;内因素体肺虚或他脏受病,累及肺脏所致。如肝气郁结,久而化热,肺金被灼,肺失肃降亦能作咳;或因身体素虚,肝肾不足,肾虚不能纳气,动则咳嗽。若失治误治,久病不愈,则肺气更伤。

治疗

主穴:天突、肺俞。

配穴:

(1)风寒袭肺:风门、合谷。

(2)风热犯肺:大椎、曲池、尺泽。

(3)风燥伤肺:太溪、照海。

(4)痰湿蕴肺:足三里、丰隆。

(5)痰热郁肺:太渊、丰隆、脾俞。

(6)肝火犯肺:行间、鱼际。

(7)肺阴亏耗:肾俞、膏肓、太溪。

天突:在颈前区,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

大椎: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风门:在脊柱区,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肺俞: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膏肓:在脊柱区,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脾俞: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肾俞: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合谷: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曲池: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丰隆:在小腿外侧,外踝上8寸,胫骨前嵴外缘。条口外侧一横指处。

尺泽: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

太渊: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太溪:在足部,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照海:在足部,踝区,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

行间:在足背侧,第1、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鱼际:在手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做好术前准备,选准穴位,常规消毒,采用8#改良注射器针头,0#号羊肠线,线的长度为1~2cm,注线法,一般5次为1个疗程,第1次埋线后间隔20天,行第2次埋线,其后均间隔30天左右,若第1个疗程治愈,可在次年原发作的前1周再埋线1次,巩固疗效。

术前准备

常用针具

施术方法

注意事项

埋线过程中应注意消毒,防止感染,线头不能暴露在皮肤外面,埋线期间要注意休息、保暖、防止感冒、保持心情舒畅,劳逸适度。埋线治疗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未并发肺气肿、肺心病的阶段,并坚持长期治疗。

李强博士

副教授

主治医师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康分会常务理事

世界中联痧疗罐疗专业委员会理事

世界中联中医适宜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

湖南省针灸学会委员

湖南省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

请输入标题bcdef

李迎红博士

主治医师

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教研室副教授

天津中医药大学国内访问学者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适宜技术评价与推广委员会常务理事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考官

保健按摩师考评员

保健刮痧师考评员

请输入标题abcdefg

图解穴位埋线疗法中医适宜技术操作入门丛书

本书重点突出穴位埋线的临床操作技术及相关知识。全书图文并茂,更配以操作视频,方便实用。适于广大针灸临床工作者、基层医师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以上内容由“杏林墨香”订阅号独家发布。本文参考了《图解穴位埋线疗法》(李强,李迎红,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长按







































北京最专业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最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thl.com/jbby/8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