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鉴别诊断
临床治疗
疾病预防
饮食保健

为什么过度消毒有害无益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的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传播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大家都在抢购各种消毒液。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消毒,这是一件好事,但需要提醒的是,过度消毒也会给环境和公众健康带来潜在风险。新冠肺炎、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基本传染数通常简写为R0。R0数字越大,代表流行病的控制越难。在没有防疫的情况下,若R0小于1,传染病将会逐渐消失。若R0大于1,传染病会以指数方式散布,成为流行病。需要注意的是,R0值常被用来衡量病毒的传染能力而非毒性。1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声明就已确认,新冠病毒“人传人”正在发生,初步估计R0值在1.5-2.5之间。在医疗机构中,这一数值还将有所增加。到1月24日,医学研究论文预印本发布平台medRxiv上发表的一篇研究对此次新冠病毒的流行病学参数进行了估算与预测。研究根据年1月1日至21日的发病信息建立了传播模型,研究估计,此次新冠病毒的基本传染数(R0)明显大于1,为3.8(95%置信区间估计在3.6至4.0之间)。这意味着,一个被感染者平均可导致3.8个其他人感染。为防止感染病例继续增长,必须通过控制手段来阻断72%-75%的传播。1、什么情况下需要消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在外环境空气、各类表面存在的几率很低,因此没有必要采用无人机、雾炮车对街道、广场、公园等室外进行大面积空气消毒。有人使用热烟雾机消毒,其实热烟雾机本身用于杀虫,有专门剂型,通常是杀虫剂油剂,主要用于杀灭蚊蝇、蟑螂等。据了解,目前常用消毒剂没有此剂型。无论何种方式的大面积的户外消毒,均不提倡,可能对环境微生态造成影响。对很少用手触及的室外场所及物品进行消毒也是不需要的。如地面、绿植、墙面等,没有明确受到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不需要消毒。居民家庭、办公场所等室内下水管道不必经常消毒。当出现病人或感染者时,或者因人群密集性活动风险增加时,才需要进行消毒。没有出现病人或感染者的场所,通常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只会出现在病人的飞沫能够到达的或者手经常接触的部位或地点,如门把手、门铃按钮、电梯按钮、电梯轿厢、楼梯扶手、病人停留过的室内环境,包括汽车的接触部位如门把手、方向盘和座椅等。因此,针对这些部位和地点进行有重点的消毒才有意义。

2、过度使用消毒剂会出现哪些危害?

车辆进小区或单位的时候,对车辆的轮胎进行消毒或者对着马路喷洒消毒剂,在小区门口铺设雾化防疫消毒通道,在电梯内用高浓度84消毒液等,这些措施都属于“过度消毒”。

过度消毒会导致正常生活环境中细菌明显减少,对人体免疫刺激不足,非常容易生病,特别是病毒感染所致疾病。正常细菌刺激减少,还会导致免疫失衡,出现更多免疫系统疾病,比如糖尿病、类风湿等。家中经常使用消毒剂不仅会影响常态中的微生态平衡,而且还会“磨炼”出抗消毒剂的耐药细菌,导致微生态环境失调和超级细菌的产生。

此外,过度依赖消毒剂还是诱发过敏的因素。过敏属于环境介导性疾病,不是先天遗传性疾病。现在大环境、小环境越来越趋于无菌,非常容易导致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造成体内过敏状况。

消毒剂对物品有腐蚀作用,特别是对金属腐蚀性很强,对皮肤黏膜也有刺激;过度消毒会导致人体刺激和疾病、残留消毒剂污染环境,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会导致物品有损毁、人群恐慌,对于防控疫情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3、为什么说以下消毒属于过度消毒呢?

(1)为什么不需要对车辆的轮胎或者对着马路喷洒消毒剂?

由于飞沫是可以沉降的,如果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对小区、办公场所和街面造成污染,最有可能是在病毒携带者的飞沫能够到达的或者手经常接触的,并且有利于病毒留存的部位或地点。如:门把手、门铃按钮、电梯按钮、楼梯扶手、患者停留过的室内环境等。

然而,在室外环境、绿化、道路等,因空气流通、紫外线等积极因素,不利于新冠病毒存活,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消毒的。车辆轮胎消毒后仍然会接触到地面,这只会造成消毒用品资源浪费。

(2)、为什么在小区门口铺设雾化消毒通道也是“有害无益”呢?

不少小区或者商场都会在进出门口,搭起了几米长的消毒通道,里面有机器不断喷出消毒气雾,市民无论回家还是购物都要先穿过这间透明的帐篷小屋沾沾“仙气”,给全身来一个消毒“大保健”。

这种“消毒通道”的做法更适用于物品消毒,对人消毒欠妥,违背了消毒操作的基本原则。“因为化学消毒剂对人体有害,严重的可能会损伤呼吸道黏膜。根据专业指引,我们使用化学消毒剂的喷雾消毒,必须要进行’避人’操作,这一点不可违”。

如果遇持续排“毒”患者,通过雾化消毒的方式只能去除表面的病毒,离开消毒区域后,病毒还是会外排,所以这种消毒方式没有意义;其次,口罩和衣物不防水,化学消毒剂的“水雾疗法”可能会引起眼睛、皮肤刺激、吸入性肺炎、皮肤炎症、过敏反应等,严重的会导致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的复发,儿童哮喘发作,而且会使口罩的防护效果大打折扣,自己穿的衣物可能被腐蚀;其三,短时间雾化消毒根本达不到效果。撇开消毒浓度和作用时间谈消毒,那根本不可能真正起到消毒效果。在浓度极低对呼吸道、皮肤以及衣物完全没有损伤的情况下进行的短时间雾化消毒,无法达到杀灭病毒的效果。

所以不建议小区铺设雾化消毒通道,普通人日常外出全身被病毒污染的可能性非常低,完全没必要进行如此的全身消毒。总之,“消毒通道”不靠谱,消毒剂不能对着人喷。

(3)、为什么电梯内用高浓度84消毒液是错误的?

84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为有效氯,所有的含氯消毒剂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腐蚀性以及致敏性,过量或长期接触可能会致人体灼伤。

电梯属于狭小且密闭的空间,也是人员较为集中的空间,正确合理的消毒尤为重要。针对电梯的消毒,建议使用含mg/L—mg/L有效氯的84消毒液稀释液(即1:—1:50倍稀释的84消毒液)对电梯轿厢、轿门、层门等部位进行消毒。切不可使用过高浓度的消毒液,以至于进入电梯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刺鼻的消毒水味道,对乘梯人员人体的呼吸道和皮肤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4)为什么消毒鞋底没有必要?

出门一趟,给全身喷上消毒剂,鞋底也不放过,这样有必要吗?目前,有网友用脚垫对脚底进行消毒时,多使用含氯消毒剂,这种消毒方式由于含氯消毒剂的不稳定,无法确保消毒浓度,因而消毒效果难以保证。

4、市民在家应该怎么消毒?

居家环境及物品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受到污染时随时进行清洁消毒。

(1)含氯消毒液和洁厕灵不可混合使用

千万不要混合使用这两种产品!洁厕灵含酸性成分,含氯消毒剂中的氯与酸性成分混合后,会释放大量氯气,可能对人体呼吸道造成伤害。

另外,公众还有几点事项需要注意:购买含氯消毒液时看好有效期,并存放在阴暗通风处;若消毒液不慎喷入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消毒液有刺激性,消毒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室内通风。

(2)密闭空间不能大量喷洒酒精

乙醇消毒剂使用应远离火源。75%酒精可以在病毒表面蛋白未变性前不断地向其内部渗入,使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最终杀死病毒。75%酒精或酒精棉片可直接擦拭使用,用于手部或手机、遥控器、键盘、方向盘、钥匙等小物品消毒。但酒精属于易燃物,使用酒精喷雾消毒应远离火源,同时应避免在密闭空间大量喷洒。

(3)不宜.在加湿器中加入含氯消毒剂加湿同时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的方式,会对室内的人员造成伤害。(4)常用的消毒方法如下:①.餐饮具和茶具:首选物理消毒,煮沸15-30min,或按说明书使用高温消毒箱(柜)消毒;也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mg/L~mg/L)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②.物体表面:对台面、门把手、电话机、开关、热水壶把手、洗手盆、坐便器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mg/L~mg/L)擦拭,作用30min,再用清水擦净,也可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③.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mg/L~mg/L)用拖布湿式拖拭,作用30min,再用清水洗净。④.普通织物:对毛巾、衣物、被罩等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mg/L~mg/L)浸泡30min,再用清水漂洗干净。(注意:含氯消毒剂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或采用其它衣物消毒液按说明书使用。总之,所有的防控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要保证大家健康,搞卫生防疫也好,传染病控制也好,都是为了大家的健康,不能因为过度消毒或者以不合理的消毒反而带来身体的伤害。“想要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应该坚守三个环节:第一严控传染源,第二切断传播途径,第三保护易感人群。”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最重要的是后面两个。切断传播途径:注意手卫生、戴口罩、开窗通风对流,稀释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必要时采取适当消毒;保护易感人群: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尽量不外出。有必要外出一定做好防护措施,阻隔飞沫。各部门都要实事求是科学认真做好防控工作,对偏颇和极端做法要及时纠正。疫情给了我们沉思和回望的机会医院的一天欣赏九头鸟精彩回顾:1、如何让手机远离新冠病毒(COVID-19)?2、我不是病毒,我是人类,不要对我有歧视3、如何有效应对“武汉肺炎恐慌现象”?4、什么是恐惧症?5、《心理访谈》他在害怕什么?喜欢,请点赞“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thl.com/jbby/106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