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由客于督脉以及太阳经的寒气,可能通过打喷嚏排出。如果印堂受了风寒邪气,可能通过流涕排出。临床上经常见到病人出现干咳或痰多,日夜不停;或忽然怕冷、怕风,大量地流鼻涕,鼻塞,打喷嚏,极像感冒。这是太阳经正气在攻邪的反应。邪气曾经由太阳经进入体内,现在邪气排出时又经过太阳经了,所以,这些都是机体努力排除风寒邪气的反应。一般各种风寒所致的疾病,只有将风寒排出体外,疾病才能治愈。一般风寒邪气的外排,多以咳痰、喷嚏、流涕等方式排出,或从经络的一些空位及四肢末梢排出,还有少数患者从呼吸之气及放屁中排出。
比如常见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经治疗后,会出现无原因的感冒咳嗽、喷嚏、流涕以及呼吸之气极为寒冷的现象,这就是呼吸道的排邪反应。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支气管炎主要原因为病毒和细菌的反复感染形成了支气管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当气温下降、呼吸道小血管痉挛缺血、防御功能下降等利于致病;烟雾粉尘、污染大气等慢性刺激也可发病;吸烟使支气管痉挛、黏膜变异、纤毛运动降低、黏液分泌增多有利感染;过敏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五音通五脏。五脏中的病气可以通过自发性呻喊,由喉、鼻排出体外。
杏仁止咳合剂(不含麻黄碱)
化痰止咳。用于痰浊阻肺,咳嗽痰多;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成份:杏仁、百部流浸膏、远志流浸膏、陈皮流浸膏、桔梗流浸膏、甘草流浸膏。(流浸膏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调整至规定浓度而成的制剂.除另有规定外,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药材1g.)
杏仁:具有润肺、止咳、滑肠等功效,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北方产的杏仁则属于苦杏仁(又名北杏仁),带苦味,多作药用,具有润肺、平喘的功效,对于因伤风感冒引起的多痰、咳嗽、气喘等症状疗效显著;
百部:归肺经。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部骚痒。蜜百部润肺止咳。用于阴虚劳嗽
远志:1.宁心安神:用于心阳下交于肾,肾阴上交于心,如因心肾不交的失眠、健忘、惊悸等,常配茯苓,枣仁,地黄,党参,夜交藤,五味子等。如(千金方定志丸)。
2.祛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可与桔梗,杏仁,甘草等配伍;痰阻心窍的精神错乱,常与胆南星,牛黄,石菖蒲配伍。
3.消散痈肿:用于痈疽疮毒、乳房肿痛等。
陈皮: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故陈皮有三大类作用,一是导胸中寒邪,二破滞气,三益脾胃。这三大作用中,主要作用是行脾胃之气。脾胃主运化水湿,故脾胃之气行则能去湿、健脾、化痰,故又可以说,陈皮温能养脾,辛能醒脾,苦能健脾。由于陈皮主行脾胃之气,脾胃地处中焦,中焦之气通行,使三焦之气也随之涌动。三焦为决渎之官,通行水液,与湿相伴;又为藏府之外府,上及心、肺,下及肝、肾。所以陈皮的作用可宽及所有藏府,遍及全身之湿。从肺而言,则辛散肺气,苦泄肺气,温化寒气,能治痰多咳喘,气壅食停;从心而言,则辛开心气,苦泄心火,温化湿浊,能治胸中烦热,口气哕臭;从肝而言,则辛散肝郁,苦降肝火,温化寒湿,所以它能治肝郁有热,饮停食滞;从肾而言,则辛润肾燥,苦泄肾湿,温和肾气,所以它能治命火不足,饮食不化。当然,种种解释都与湿和脾有关,所以它的药性作用发挥余地比较大,一般理气化痰方中均可使用。如李时珍说:“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如和白术同用,则有补脾胃的作用,与人参、甘草同用则有补肺气的作用,与杏仁同用则有通降大肠气秘的作用,与桃仁同用则有通润大肠血秘的作用,与半夏同用则有燥湿的作用,与茯苓同用则有祛湿的作用,与竹茹同用则有降气止呕的作用,与干姜同用能温化寒痰,与黄连同用能清除热痰或者直接服用胃肠饮治疗胃肠疾病疗效更好。
桔梗:归肺经。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利五脏、补气血、补五劳、养气。
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癃闭。
甘草:入脾、胃、肺经。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咳嗽痰多,急、慢性支气管炎反反复复------家中常备杏仁止咳合剂
赞赏